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職涯書架市場趨勢書籍介紹
  • 書名:蘋果橘子創意百科
  • 分類:市場趨勢
  • 作者:李維特、杜伯納
  • 編/譯者:許恬寧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ISBN:9789862136317
  • 出版日:2015/10/12
  • 備註:本文由大塊文化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 書訊提供:大塊文化
內容簡介

「蘋果橘子」系列著作全球銷售超過700萬冊
「全美最有趣的腦袋」李維特和杜伯納回來了!


  十年前,李維特和杜伯納合寫了《蘋果橘子經濟學》,他們原本以為不會有人想看這本書,結果卻在全球掀起一陣旋風,更促成《蘋果橘子思考術》等後續著作的出版。從那時起,兩位作者便成立一個部落格網站,用兩人招牌式的幽默怪誕寫作手法,從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日常生活中的各項事物。

  本書慶祝「蘋果橘子」系列著作抵達10年的里程碑,從超過8,000篇部落文中精挑細選、重新編輯成一系列有主題性的文章,提出131個顛覆傳統的創意思維。

  有別於前著,由於網路的互動性,本書也收錄了「蘋果橘子」讀者們的智慧貢獻,更請來各行各業的專家擔任客座版主回答大家的問題,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臥底流氓社會學家凡卡德希(Sudhir Venkatesh)、高級應召女郎「愛莉」、《黑天鵝》作者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等人。

本書同樣挑戰了我們看世界的方法,並且剝解所有事物隱藏的一面,為我們提出諸如下列這些問題的另類思考或解方:
•    何時搶銀行最好?(週一到週五選一天)
•    如何修正健保嚴重超支、醫療資源遭到濫用的問題?
•    正牌黑道怎麼看警匪影集?
•    哪個英文名字最「恐怖」?
•    百事可樂為什麼不想得到可口可樂的祕密配方?
•    募兵制為何比徵兵制好?
•    如何讓消費者自己決定花更多錢下載單曲?(選項有免費、現在付費、晚點付費)
•    如果你是恐怖分子,你會如何發動攻擊?
•    世界上最容易使人成癮的東西是什麼?
•    付政治人物更高薪並且發獎金,國家會更清廉、施政品質會更好嗎?
•    為什麼好萊塢的動畫電影要花大錢請名人配音?
•    對抗全球暖化人人都可做的最有效簡單方法?(不開車?少吹冷氣?)

強力推薦
「如果印第安納.瓊斯是個經濟學家,那他肯定就是李維特。」——《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非傳統經濟學家挑戰傳統智慧。」——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本書主題豐富、多元,寫作還帶著點自嘲的意味,對『蘋果橘子』的粉絲和新讀者來說,都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一系列有點瘋狂、反直覺的經濟學分析寫作……但絕對值得你看完。」——《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李維特與杜伯納又回來了!這次各自帶著招牌式的幽默,以經濟學的思考方式來看待日常生活的各項事物,『蘋果橘子』迷有福了。」——《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真是太天才了……令人驚奇,拍手叫好。」——《華爾街日報》
「我們現在全都是『蘋果橘子』經濟學家了!」——《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花一個下午讀李維特與杜伯納的書,你將成為當晚滿屋子裡最有趣的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引人入勝,趣味十足。」──《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用華麗風格說出……好觀念。」──《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購書資訊請上大塊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

李維特 Steven D. Levitt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2003年獲頒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美國經濟學會每兩年選出一位40歲以下,對經濟學有卓越貢獻的年輕學者頒贈此獎。2006年獲《時代》(Time)雜誌遴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共同創辦TGG公司(The Greatest Good),致力將「蘋果橘子」的思考技巧,推廣到商業及人道慈善工作等領域。

杜伯納 Stephen J. Dubner
得獎作家、記者,同時也是廣播及電視名人。定期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時代》雜誌等知名刊物撰寫文章。除了「蘋果橘子」系列著作外,另著有暢銷作品《騷動的靈魂》(Turbulent Souls)、《一個英雄崇拜者的告白》(Confessions of a Hero-Worshiper)和《雙肚臍的男孩》(The Boy with Two Belly Buttons)。現和家人定居於紐約市。

譯者

許恬寧
台大外文系學士、愛丁堡大學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蘋果橘子思考術》、《女力時代》、《是你讓工作不一樣》、《海盜共和國》、《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合譯)、《無敵》(合譯)、《征服者》、《蘋果內幕》等書,以及《BBC知識》與《孤獨星球》雜誌文章。

 

目錄

導  讀 流氓經濟學家又來了!這次教你如何當恐怖分子、搶銀行?     林明仁
前  言 部落格和瓶裝水有什麼共通之處?

第1章 我們只是想幫忙
第2章 恐怖「韋恩」與「巧手」先生
第3章 高油價萬歲!
第4章 蘋果橘子創意大賽
第5章 杞人憂天
第6章 如果你不作弊,代表你不夠盡力
第7章 對地球來說,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第8章 驚爆二十一點
第9章 何時搶銀行最好?
第10章 多討論一點性好嗎?我們可是經濟學家
第11章 水果牌萬花筒
第12章 一日蘋果橘子,終身蘋果橘子……

你想不出比這更厲害的讚美
謝辭
注釋

 

流氓經濟學家又來了!這次教你如何當恐怖分子、搶銀行?      林明仁

  十年前,李維特與杜伯納寫了一本連他們也不確定會不會有人買的書:《蘋果橘子經濟學》。沒想到一出版就「紐約/倫敦紙貴」,全球暢銷。於是他們再接再厲,又接連出版了《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與《蘋果橘子思考術》,以幽默的寫作風格、流暢的文筆,將經濟學許多探討人性如何對誘因結構做出反應,即使是在最意想不到之處的研究(許多是李維特自己的作品),介紹給一般讀者。透過書籍與巡迴講座,他們也將《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思考方法推廣到全球各地,颳起了一陣「蘋果橘子」旋風。

  對於一個「蘋果橘子」門徒來說,替老師的書導讀作序本是天經地義,畢竟每隔四年,就有人把新的研究成果摘要再加上新的詮釋角度出版,的確讓閱讀充滿了樂趣,也讓教學輕鬆許多。但是三連發的結果,卻已經把導讀者逼到牆角了!我可以提供的故事,不管是八卦的、還是學術的,都愈來愈少了——這其實也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邊際產出遞減。所以,當我聽到居然才隔一年多,他倆的第四本「蘋果橘子」著作又將出版,第一個反應是:「%#$&@……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寫嗎?」

  幸好這本《蘋果橘子創意百科》,並不像《蘋果橘子經濟學》或《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那樣,將有趣但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做成「經普」(經濟學普及)書籍來介紹,也不如《蘋果橘子思考術》般,試圖把這些思考方法及過程,轉譯成一系列的步驟與要點。在這本書中,他們將過去十年來經營部落格,在網路上與粉絲互動、你來我往相互討論的過程,經過編輯篩選,把相同主題的部落文集結成章出版。

  或許,讀者不免會問:部落格文章不是在網路上就可以免費閱覽?為什麼要集結成書?兩位作者早就預測到這個鄉民們一定會有的疑惑,也在本書的前言中就已經對讀者打了預防針:「為什麼本來不用錢的山泉水,在經過瓶裝水工廠包裝後,會變成一年一千億美元的龐大產業?」這又是一個很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加值」,不論是瓶裝水帶來的方便,或是編輯可以幫你省下的時間——雖然經濟學家可能會很直接回答:如果嫌貴,可以直接回去一頁頁瀏覽未經編輯整理,純度不高的部落格。

  簡言之,這是一本經過整理的「實驗手冊」,記載著「蘋果橘子經濟實驗室」裡的成員們以此方法探索日常生活的實驗數據,以及這些數據如何與經濟學理論相互對話的過程。或者輕鬆一點,也可以看成是作者與粉絲們「虛擬見面握手會」的活動紀錄,而事實可能更接近後者。

  雖然整本書是以部落格節錄與對話的形式而成,但是其基本精神——使用經濟學的思考方式,來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句話在經濟學大師蓋瑞‧貝克(Gary Becker)於去年中去世後,更是令人感慨萬千)——盡量讓所有的推論過程遵循學理基礎,並簡短加以介紹已有的研究結果,這點還是與前三本一致的。而作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回答讀者們提出的在生活中千奇百怪的問題,也處處展現了機智、敏銳,與傳統智慧不同的看法!

  舉例來說,在第一章〈我們只是想幫忙〉,就從作者們在部落格上問的瘋狂問題:「如果你是恐怖分子,會對美國採取什麼攻擊行動?」開始。這對道德魔人來說,當然是大不敬的做法,到底是什麼樣的賣國賊,會去想「要如何攻擊自己的國家」這種大逆不道的問題?

  然而,如果我們想要有效地防止恐怖分子的攻擊,難道不是應該從「他們」的角度下手,想像「他們」的目標是什麼嗎?他們可以選擇的各種攻擊策略的機會成本為何(成本效益分析)?美國政府受到不同攻擊時,反應又會是什麼(賽局理論)?這個反應是我想要的嗎?只有穿上恐怖分子的鞋,才能找出最有效率的反恐策略。有趣的是,在與鄉民們互動後(當然也少不了正義魔人的謾罵,但有當年墮胎降低犯罪率事件的經驗之後,李維特已經是百毒不侵了),他反而得出「與恐怖攻擊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策略的結論。

  原因如下:從人命傷亡的角度來看,恐怖攻擊的傷害遠小於酗酒或車禍,但大部分的人對發生機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就死傷慘重的事件,會給予過高的評估(行為經濟學),而這種傾向又可能會使政府採取過多的措施。舉例來說,機場現在多了脫鞋安檢,若以一個人需要多花一分鐘穿脫鞋以通過安檢計算,美國一年總共花費一千年的時間在穿脫鞋子上,大概等於十四個人的一生。九一一事件後的許多反恐法案與監視器的裝設,也有侵犯人民自由與隱私權的疑慮。通過了這麼多即便在立法原因失去作用多年後還會繼續存在的法案,也會導致資源錯置,傷害經濟成長。對大學主修經濟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來說,這真是瓦解美國帝國主義最有效的方法!與美國人相較,可能也是因為他們對炸彈攻擊已經很有經驗的緣故,所以以色列人就理性許多。舉例來說,以色列人搭公車不大在乎炸彈攻擊,因為機率很低,最好的證據就是公車司機並沒有風險貼水(risk premium)!

  第二章〈恐怖「韋恩」與「巧手」先生〉,討論的則是名字與職業的關係。如果讀者還記得,在《蘋果橘子經濟學》第六章中,就曾討論過「名字經濟學」了。作者們認為,早在初次見面交換名片時, 人們彼此就已經透過名字「傳送訊號」(signaling)。故事是這樣的:當高社經地位人家,將女兒取名為愛蜜莉(Emily)之後,這個名字便會沿著社會階層的階梯往下擴散,等到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小孩都叫愛蜜莉時,高社經地位的父母便開始將命名改為麥迪遜(Madison)。接著,麥迪遜再度往下擴散,取代愛蜜莉,直到又被取代為止。因此,菜市場名的人平均教育水準較低,並不是因為名字不好,而是因為她與父母的社經地位是負相關的緣故。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分析台灣大學聯招的榜單結果就發現,名字與他人重複情況愈嚴重者,考上公立大學的機率就愈低!

  第三章〈高油價萬歲!〉,討論了寫信罵人、下載流行歌曲,以及芝大所在地海德公園的哈羅德炸雞餐廳(Harold’s Chicken Shack, Hyde Park)的定價策略——他們的東西真的很好吃!但是用防彈玻璃和柵欄把消費者和顧客隔絕起來的內部裝潢,讓我每次在消費時,都有必須隨時準備提防有人打劫的恐懼。不過,整章一言以蔽之就是「每樣東西都有一個價格(你買不買得起是另外一回事),而比你有更多資訊的人會盡可能吃定你!」

  第五章〈杞人憂天〉則呼應了《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中的「酒走比酒駕更危險的說法」,提出「騎馬比賽車手更容易受傷」與「防詐騙措施大部分都是小題大作」等論點,最後則以打臉總是愛說「石油將耗盡、油價將創天高、經濟即將崩潰,人類要為自己破壞地球環境付出代價」的人作為結尾。我特別喜歡這一章的內容,因為沒有比靠著講一些等他死後才能驗證真偽的話,但現在就可以名利雙收的末世論者,更讓經濟學家厭煩的了!

  接下來的幾章,兩位作者分析回答了人為什麼要作弊(因為欺騙是一種本能的經濟行為)、愛用本地食物為什麼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傷害、《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為何反而讓瀕臨絕種的動物更容易絕種、撲克牌比賽的賽局理論與運動賽事中的誘因、搶銀行的最佳時機(答案雖然是早上,但搶銀行的投資報酬率低到爆,靠這行吃飯肯定餓死)、性工作者經濟學、海盜的民主制度經濟學,以及蝦子經濟學等千奇百怪的問題。這些乍聽之下似乎荒謬,但其實充滿智慧的對答,就留給各位讀者細細品味了。

  在導讀的一開始,我把這本書比喻成實驗室的「實驗手冊」,我想對這個比喻再作一些說明。李維特在《蘋果橘子經濟學》中,展現了對重要問題的發掘能力、對分析資料的純熟技巧、對推理過程的嚴謹邏輯,以及對最後結論的新穎詮釋,的確讓讀者閱讀起來有絕無冷場、拍案叫絕之感。但就如同任何創作在最後完美登場之前,都得先歷經過無數次的排演、剪輯一樣,這些最後發表在經濟學五大期刊上的文章,也都是在研討會報告與審稿過程中,歷經過無數次的殘酷試煉、最後幸運生存的作品。

  在芝大經濟系的研討會上,只在教科書上出現的大神級人物,被底下一堆已經念完文章、準備來踢館的諾貝爾獎+克拉克獎得主,知識霸凌到在黑板上萬箭穿心的景況,可是天天上演。而一篇文章有五篇評審報告,來來回回地修改了好幾回還是被拒絕,對這些人來說也是家常便飯。李維特曾經跟我說,他一年真正開始動手做的想法,大概有二十個(想了但在三天內決定做不成的當然更多),最後只有兩個會成為端上舞台的作品。但是,沒有那十八次胎死腹中的練習,又怎麼能成就最後這兩個發光發熱的作品? 

  所以,最初的有趣想法最後能夠走多遠,經常是說不準的。如果碰的是沒有人做過的研究,那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在鬼打牆!一開始許多瘋狂的想法,有的立馬就被打槍,有的討論到一半便中途夭折,不過也有一些幸運的想法,在經過初步的討論之後,會出現有那麼一點「可以繼續想下去」的味道。我們能夠對世界多了解些什麼,其實都是在這樣跌跌撞撞中前行的結果。大部分文字記載的(不論是論文或自傳),都是最後的亮麗成果,對於之前那些有時原地轉圈、有時漫無目的的痛苦過程,可能是因為一定只能展現自信、完美的一面吧,學者們通常都把它們掃到地毯下。

  這本充滿瘋狂想法的書,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將想法在由生到死,特別是在一開始還不是很成熟時的所有討論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讓讀者自己在用經濟學思考日常生活問題時,不必因為不能很快弄出漂亮的故事而感到沮喪。現在,你已經知道,即使像李維特這種天才型的經濟學者,在開始思考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問題時也會遇到的挫折。只有這樣,你才能回到不怕犯錯的童心,用好奇、無所畏懼的態度,「一日蘋果橘子,終身蘋果橘子」,享受經濟學思考的樂趣!
 
(本文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本書作者李維特為其指導教授)

 

內文試閱

我們只是想幫忙

  史上最好的點子──幾乎無一例外──最初聽起來都像瘋子在說話。即便如此,許多聽起來很瘋狂的點子,真的只是瘋了。到底要如何才能知道一個點子究竟是好點子,或者只是瘋人之語?擁有部落格的好處,在於你擁有一個園地,可以把最瘋狂的點子放上去,測試一下輿論,看看文章被掃射的速度有多快。在我們發表過的文章中,回應最快速、大量、罵聲最多的一篇,就是本章的第一篇。

如果你是恐怖分子,你會如何發動攻擊?(李維特)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TSA)近日宣布,攜帶隨身行李登機的禁令目前大多維持原樣,但取消不准攜帶打火機的規定。其實,我覺得不准民眾帶牙膏、體香劑和水通過機場安檢似乎很瘋狂,但不准帶打火機則聽起來沒那麼怪。不曉得這下子規定一變,打火機廠商是否急著進行遊說?他們可能贊成這項改變,也可能希望維持原狀,因為從一方面來說,如果每天有兩萬兩千個打火機被沒收,聽起來可以刺激銷售,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旅行時不能帶打火機,人們的購買意願也許會下降。

  聽完林林總總的安檢規定後,我開始想,如果我是資源有限的恐怖分子,我會用什麼辦法製造出最大的恐慌?首先,我會思考人們究竟怕什麼?答案是:人們害怕自己成為恐怖攻擊的受害者。所以,如果是我的話,我要讓每個人都覺得恐怖攻擊的對象是他們,就算受害的機率其實很小。
人類一般會高估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因此恐怖行動帶來的真實風險與人們的恐懼情緒,兩者其實完全不成比例。

  再者,我會製造一種錯覺,讓民眾覺得世界上存在恐怖分子大軍,辦法是一次發動多起攻擊,接著短期內又再來一遍。
  第三,除非恐怖分子一直堅持執行自殺任務(我無法想像他們會這麼做),最好的辦法就是擬定計劃,盡量讓旗下的恐怖分子在行動時不會被殺或被抓。
  第四,我會試圖破壞貿易,因為貿易中斷後,人們就有更多無事可做的時間,思考自己究竟有多害怕。
  第五,如果真的想讓美國痛苦,你的行動就必須讓美國政府通過一堆代價高昂的法條,最好是在那些法條早已失去作用之後,還會天長地久地存在——假設它們一開始真的有什麼用處。

  我覺得,這個世界的共通原則是:事情愈簡單愈好。我猜,這項原則也適用於恐怖主義。二〇〇二年華盛頓特區狙擊手攻擊事件造成大恐慌後,我父親想出我聽過最棒的恐怖主義計劃。他說,基本上就是武裝二十個恐怖分子,發給他們步槍和車輛,要他們在事先計劃好的時間,同時在全美的大小城鎮與郊區四處掃射,到處亂竄。這樣一來,沒人知道他們下次的攻擊地點,也不知道他們何時會再發動攻擊,不需要耗費多少資源,就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大混亂,而且很難緝捕歸案。當然,這種攻擊方式所造成的傷害,比不上對紐約市投下核彈,但想辦法搞到幾把槍,絕對比搞到核彈簡單。

  我確定有很多讀者有比這更好的點子,歡迎大家告訴我。把你的點子張貼在這個部落格,也是在服務社會,因為我想會看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反恐怖主義者一定多過真正的恐怖分子。大家公開交流點子就能讓反恐怖主義者有機會在事前想好,萬一恐怖分子真的採取相關計劃時,可以有什麼對策。

*這篇文章刊登於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也就是「蘋果橘子經濟學部落格」在《紐約時報》網站開張的那一天。同一天,杜伯納接受《紐約觀察家報》(The New York Observer)的訪談,對方問為什麼「蘋果橘子經濟學部落格」是《紐約時報》第一個決定刊登的外部部落格?杜伯納不愧是待過報社的人,知道該如何中肯又不失幽默地回答這類問題:「他們知道我不會在部落格上下達某種伊斯蘭追殺令。」但李維特這篇徵求恐怖攻擊計劃的文章,卻被視為追殺令,引來鋪天蓋地的謾罵,逼得《紐約時報》不得不在爆增數百則留言後,關閉留言功能。其中最常見的留言是:「你一定是在開玩笑吧!幫恐怖分子出點子?你以為這樣很聰明,是嗎?自以為是的白痴。」這種留言讓李維特決定隔天再試一遍。


關於恐怖主義,我想說的是……(李維特)

  我們的部落格文章刊在《紐約時報》網站的第一天,就招來無數負評。上次有這麼多人寫信罵我們,是大概在十年前我們探討墮胎與犯罪率之間的關聯時。這次寫電子郵件給我的人,無法決定我究竟是白痴,還是賣國賊,或者兩者都是。請讓我重新表達一次。

  那些罵我的留言,有很多則都令我納悶,不解一般美國人究竟認為恐怖分子每天都在做什麼。我想,恐怖分子每天都在想該如何展開恐怖攻擊,你得把他們當成毫無腦子的笨蛋,才會認為在華盛頓特區發生槍擊事件後,他們沒想過或許找狙擊手來製造騷動是個不錯的點子。

  重點是:恐怖分子可以採取無數種簡單到不行的策略。距離美國上次發生重大恐怖攻擊事件,已經有六年的時間,這表示恐怖分子要不是無力發動攻擊,就是他們的真正目標並非製造恐懼。還有另一個原因,則與執法機關與政府的防治手段有關,我後頭再做解釋。

  罵我的那些電子郵件,有很多都要求我寫文章解釋如何阻止恐怖分子,但答案明顯到令人不舒服:如果恐怖分子想用低階、低科技的方式製造恐懼,那將會讓我們防不勝防。

  伊拉克目前的情形就是那樣,以色列就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從前要求獨立的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 IRA)也是類似的情形。

  所以,我們能做什麼?美國和英國、以色列一樣,如果面臨這種局面,只能想辦法與恐怖分子共處。如果從人命傷亡的角度來看,相較於車禍、心臟病、殺人與自殺,低階的恐怖主義實際上造成的傷害相對還比較少,是我們的恐懼造成真正的損失。

  就像通貨膨脹失控國的人民很快就學會與通膨共處,恐怖主義也是一樣。在以色列搭公車時死於恐怖攻擊的風險很低,根據經濟學家蓋瑞‧貝克(Gary Becker)與尤納‧魯賓斯坦(Yona Rubinstein)的研究,經常在以色列搭公車的人不太在乎炸彈威脅,而且在以色列當公車司機,薪水並沒有比較高。

  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但我認為我們還能做幾件事。如果恐怖威脅來自國外,我們可以進行嚴格的安檢,不讓危險人物入境,這是明顯的答案。或許比較不明顯的答案是,在潛在的危險人物入境後,我們可以密切追蹤他們,例如若是有人持學生簽證入境,卻沒有到學校註冊,就值得進一步調查。

  另一個選項是用英國用過的方法:到處裝監視器。不過,美國人不喜歡這樣,所以這個點子大概行不通,而且我也懷疑這種錢花得值不值得。但是,從英國最近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來看,裝監視器的用處是至少在事件發生後,可以指認嫌疑犯。

  我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同事羅伯特‧佩普(Robert Pape)做過研究,最能夠預測恐怖行動的指標是「占據他人土地」。由此來看,美國駐軍伊拉克大概無益於減少恐怖主義,雖然駐軍可能有其他目的。

  無論如何,我覺得美國目前的恐怖主義情勢,有兩種解讀方式。

  第一種解讀:恐怖分子目前並未在美國製造重大傷亡,主要原因是政府的反恐行動成功了。

  另一種解讀則是:恐怖主義的風險其實沒那麼高,我們耗費過多的力氣反恐,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在反恐。對政府官員來說,必須「看起來」積極反恐的壓力,大過實際上要終結恐怖主義的壓力。要是有人扛著火箭筒射下飛機,那不是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局長的責任,但要是牙膏爆炸讓飛機墜毀,那他的麻煩可就大了!所以,我們在牙膏上花了很多心力,雖然牙膏大概不是什麼重大威脅。

  同樣的道理,要是真的發生恐怖攻擊,中情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探員不會有麻煩,但如果他們沒有事先提出詳盡的書面報告,警告可能發生攻擊事件,他們的麻煩可就大了!而且應該要有人追蹤他們提出的警告,但沒人追蹤,因為報告堆積如山。

  我猜想,比較可能的答案是第二種解讀:其實恐怖主義的威脅沒那麼大。這是樂觀看待世界的一種想法,但大概會讓我變成一個白痴或一個賣國賊,或是白痴賣國賊。

07
點子就要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