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職場分享不求變?等著丟工作

       整理房間時,發現大學時在學生實習電台,用來錄新聞的卡式錄音機還在,頓時勾起以前做廣播新聞時,會準備兩台錄音機,用一機錄好旁白,緊接用另外一機播出訪問帶,一播一放來剪接錄製新聞帶。現在的廣播記者,只要一支錄音筆加一台筆電,就可免去上述如此繁瑣的錄音工作,直接在電腦中剪輯完成。曾幾何時,「卡式錄音機」和「卡帶」,正式被拋入歷史洪流,成了懷舊的玩具。

       卡式錄音帶盛行於 1970 至 1990 年代,後來雷射唱片 CD 問世,迄今還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裝置,卡帶呢?除了錄錄《漢娜的遺言》之外,家中得要有傳統卡式音響,才能播放佛經、心經的卡帶來聽。接著 mp3 普及,衝擊了實體唱片,現在年輕一代,應該很少人聽過「玫瑰唱片行」 了?

 

700 萬種工作消失

       科技的進步,造就人們方便的生活,許多工具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有些「產業」、「工作」則因自動化、數位化下,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換句話說,未來就算想當「工具人」還可能沒職缺。強尼戴普主演的《巧克力冒險工廠》,裡頭一間牙膏製造廠,原本聘僱工人為一條條牙膏「手工」旋緊瓶蓋,後來機械手臂登場,工人就失業了。 4 年前世界經濟論壇提出《 2016 全球人力資本報告》也預測了 2020 年將有 700 萬工作崗位將消失。

       10 多年前踏入新聞媒體業,從廣播電台、報社、電視台都待過,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預測未來將消失的 10 項職業中,第一名就是「記者」。文章中提出論證,網路出現壓縮了平面媒體的生存空間,現在很少人買報章雜誌,越來越多人習慣從網路媒體來閱讀資訊,而人工智慧結合大數據,電腦也可以撰寫報導。

 

找出難以取代的特性!

       後來我在一個網路平台撰寫科技新聞,發現新聞產業中應用 AI 的實例真不少,人工智慧已經撰寫球賽、股市新聞,上一屆於里約舉辦的奧運會,《華盛頓郵報》應用撰稿軟體 Heliograf ,負責大量的賽事比分,及各國獎牌數統計的即時新聞。甚至有試用 AI 新聞主播來播報的電視台。看起來,新聞記者的飯碗岌岌可危,但也別擔心會被機器人「整碗捧去」,只要找出難以取代的特性。
       牙膏工廠的工人之所以失業,是因為旋緊蓋子的工作,機器來做更準確、更快速且有效率。人會累、需要休息吃飯、還有受情緒影響,機器能避免掉這些問題。但機器並非全能,以新聞記者為例,儘管人工智慧可以運用大數據、套用公式來撰寫簡單的稿件,但如果要寫一篇深度的訪談稿,可能就會踢到鐵板。

       數位智慧時代來臨,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儘管有些工作消失,但也有一些新興工作被創造出來,甚至人要開始學習怎樣與機器協同合作。拿新聞工作為例,深度採訪的逐字稿,可以說是記者的惡夢,但透過具語音、語意識別能力的軟體,已經能夠代勞「聽打」或是「抄錄」的工作。透過電腦輔助,讓記者可以從大量繁瑣的文字、資料中解放。

        甚至新聞編輯的工作,版面校對、事實查核、資料統計,已經逐步可透過人工智慧來幫忙,這讓編輯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把心力放在其他需要創造力、創新的任務上。

       6月初,台灣現存唯一的晚報《聯合晚報》停刊,在新科技、新媒體的浪潮下,報業也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但無論載具如何演進,「內容的創造性」始終來自於「人」,各種新興科技,儘管替代部分人的工作,我們仍要樂觀看待,內容才是王道,仍需要有溫度的文筆與細膩的同理心,機器辦不到,只有人做得到,這就是難以取代的特性!

 

作者|郭岱軒
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逾10年,曾任新聞主播、記者,目前擔任節目主持人,校園機構講師,著有《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失業100 天》,影像、專文、評論散見於個人專頁與 IG。

郭岱軒:https://m.facebook.com/NAOTOJR
IG:https://www.instagram.com/jrnaoto

 


編輯/ 1111職場觀測團隊
封面大圖/ Freepik.com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