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超實用技能求「追蹤」的時代來臨

Facebook 的粉絲專頁改版,新版的粉專只呈現追蹤人數,還有該粉專追蹤的對象,以往儘管有破百萬的「按讚數」,也都不再顯示。這點是希望透過追蹤,讓臉書用戶可以直接接受專業的訊息,公眾人物、粉專的經營者也能夠直接接觸「持續觀看粉專」的人。

簡單來講,過去的按讚,可能代表的是「好感度」或是「人氣」,但這些讚數,不見得就是「持續關注你發文」的人數。甚至這些數字都可以「買榜」。但「追蹤」不同,需要花時間去閱讀文章、觀看影片,真的讓訊息「觸及」閱聽眾。這跟過去我們在質疑收視率時的論點頗類似,有開機就被列入收視率的計算,但是無法保證電視機前面「真的有觀眾」。

怎樣才會成為一個「人家想追蹤」的人,「好感」只是最基本的,發文頻率、品質也相當重要。心理學中有個「曝光效應」,簡單來說,人會對自己熟悉的事物產生好感,而越接觸越覺得它是積極正向,越能使自己愉悅。這點可以用來說明,不少 YoutTuber 並不追求影片拍得長,但出片頻率要夠多、夠密集,常常相見,以增強觀眾的印象。

過去一位我採訪時認識的經紀人 S ,在他旗下推出的偶像團體,幾乎團團爆紅,是很多七年級生的共同追星回憶。他本身不太用臉書,對新媒體也是剛接觸,但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開設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訂閱戶一下子破了 5 萬,累積觀看達 300 萬次。

炒做議題!求關注

他每週定期發片,而且幾乎每一支影片都上了新聞版面。他說他在當經紀人時,發明了唱片「改版」的慣例,每一張唱片都要「一改再改」讓唱片有紀念的附加價值,而死忠粉絲們也都買單,幾乎是每個版本都入手收藏。他也嚴守「不賣錢的音樂他不賣」原則,旗下歌手團體的唱片必須「條條都是主打歌」。

現在很多 YouTube 頻道為了求量,忽略了質,導致每支影片的點閱起伏很大,經紀人 S 每支影片的點閱算穩定,更重要的是他「以議題領導點閱」,出片後的延伸、周邊效應很大。有討論,就有關注,更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他找來過去的子弟兵拍影片,就連去醫院就醫也能想出「開箱文」的方式博取更多的關注。

就跟觀眾追八點黨連續劇一樣,怎樣讓自己的影片「受期待」,讓網友粉絲、甚至媒體記者們,每週都在等待出片的那一刻。在當下這個資訊爆炸,「注意力難集中」的世代,要成為一個「別人願意追蹤」的自媒體經營者,實屬難得。越來越多網紅、 YouTuber 彼此競爭,比誰腦筋動得快,誰的企劃比較新,更有電視圈的專業製作團隊,開始進軍網路新媒體,影片的攝影技術、畫面質感都要比拼角力。

了解新媒體並利用它

過去講究「媒體素養」,我們要對媒體有基本的了解。現在不管是要打造品牌、推銷產品,幾乎都要鋪天蓋地透過「全媒體」的方式來做行銷。但這些原則與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像是經紀人 S 早在 20 年前,就擔任過公部門「交通宣導活動」的總策劃,響亮且朗朗上口的的標語、slogan 很重要,他就設計了「流汗總比流血好,立法戴安全帽」,還有可以貼在書包、身上的「安全帽公仔貼紙」,處處看得見比遊行更有效。

當年許多騎士對戴安全帽是很排斥的,覺得很悶熱還會壓壞頭髮,於是他找來偶像歌手示範怎樣把安全帽戴得又酷又帥氣。甚至也用「恐懼訴求」,直接去病房裡頭參訪,看看因為車禍導致癱瘓,變成植物人的案例,要大家保護自己,以免造成憾事。這樣的宣傳,達到目的、留下深刻印象,還促成立法通過,活動總策劃的他,還被找去備詢,就要查看看他祖宗八代有沒有人是在賣安全帽的,效果可見一斑。

挖掘獨特的生命歷程

「內容」永遠是王道!無疑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歷程,都是「有故事的人」,這些生命中的故事,就是源源不絕的內容素材。然而這些素材,有些人化作小說、劇本、甚至是藝術品,當然也能透過新媒體、拍成短片來跟觀眾分享。

「被追蹤」絕對不是少部分人的專利,重點更在於,要去「挖掘出自己的特性」,畢竟每個人擅長、專精的領域大不相同,生命經歷也都是獨特的。而有了素材,也就要更精進我們「呈現內容的技巧」,在網路自媒體當道的世代,才有機會被看見,並留下懸念,讓觀眾們期待著下一次的分享內容。
 

 

作者|郭岱軒

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逾10年,曾任新聞主播、記者,目前擔任節目主持人,校園機構講師,著有《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失業100 天》,影像、專文、評論散見於個人專頁與 IG。

郭岱軒:https://m.facebook.com/NAOTOJR
IG:https://www.instagram.com/jrnaoto

 

編輯/ 1111職場觀測團隊
封面大圖/ Freepik.com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