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職場分享未來已來,成為3種價值型人才

Dear L:

 

  時間過得好快,才剛過完年不久,轉眼間,2019年又過了四分之一。某個週末,一個人在咖啡館寫稿,寫著寫著,隱約聽到隔壁桌兩位年輕女孩的對話,對話內容與求職有關。

A:「那你想找什麼工作?」
B:「因為我是念企管的,所以想找跟它有關的工作。」

 

  多數人在剛開始找工作時應該都曾有過相似的思考過程或對話,因為本身唸某一科系,所以希望找到與科系相符的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學以致用」。然而,有沒有想過,所謂的學以致用是怎麼來的?我們以為自己憑著自由意志選擇了某科系,會不會其實背後藏著一隻看不見的手?學以致用真的是工作上最理想的狀態嗎?若是,那麼照理來說,每一位學以致用的工作者應該都是職場上的佼佼者才對,但為何高學歷高失業、低薪問題始終懸而未解?問題出在哪裡?

 

  直到我讀到由兩位企業管理顧問姚詩豪、張國洋聯合執筆的《3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頓時腦洞大開,「什麼!沒想到現今我們所面對就業問題的源頭竟然與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有關。」作者以大頭針生產製程說明,在工業革命以前,一根大頭針從開始到完成都是由一位工匠包辦,從一開始的鐵線整直、裁切、磨尖、裝釘頭到包裝,由於流程繁複,因此一位工匠平均一天只能生產二十至三十根大頭針,直到工業革命啟動後,大型工廠的出現,整個製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生產線的運作模式下,每位工人只需負責一項工作,然後不斷重複,單調的工作模式,卻締造出每人每天平均產出四千八百根大頭針的爆炸式產能,至此,人們在工廠裡的角色就像一枚小螺絲釘,依據自己的位置,做固定的事。

 

  於是,當工廠需要增產,就招聘更多技術純熟的技師;需要記帳,就找擅長會計的記帳士,而這些學有專精的人才怎麼來?答案正是學校培育。工廠缺技師,學校就設機械系;公司缺會計,學校就有會計系……原來,我們以為是憑著自己的意志選擇就讀的科系,其實一開始便落入了選擇框架之中。

 

  這導致了什麼結果?當工廠(企業)大量需求某種專業人才,各大學校便紛紛成立該科系所,一開始由於市場稀缺的緣故,學生一畢業便有企業招手,頓時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直到供給超過需求,當初最熱門的科系卻成為後來賣肝、低薪的血汗技能養成班。更讓人心慌的是,從工業革命跨入網路世代,產業的快速變化讓許多工作者跟不上腳步,彷彿才剛熟練某項工作技能,轉眼間又被新科技取代。曾經在我們父母那一代,一份工作可以連續做一、二十年,如今,產業已邁入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變的常態,想要與一份工作長相廝守幾乎成了天方夜譚!再加上中產階級的消失,新時代工作者該如何突破職涯困境走出自己的羅馬大道?

 

  作者提出三種代表職能,分別是「工匠」、「行腳商人」與「總管」,並建議不論是上班族或創業者,都應該至少具備其中一項特質。第一種職能「工匠」類似現在所稱的「職人」,代表在某個領域擁有深厚才能與經驗,能藉由一己之力提供客戶滿意的產品。工匠的能力並不限於製作實體物品,也可以是提供某種服務,比如:一位能夠從無到有建構完整客服流程的工作者也是難得的匠才。

 

  「行腳商人」則類似現今所稱的「Top Sales」,頂尖業務可不只是很會賣產品而已,他們更能夠進一步掌握市場競爭概況、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並將這些資訊彙整消化後傳達給工匠,做出消費者想要的商品。行腳商人的定位就像工匠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樑。

 

  而「總管」就像是現今職務的「執行長」或「專案經理」,對上(客戶或老闆)掌握需求,對下(廠商或員工)管理收放自如,對外要取得資源,對內要協調整合,總管的存在就是凝聚整個團隊的核心角色。

 

  如果你瞭解企業的組成原型,你會發現上述所提到的三種職能「工匠」、「行腳商人」、「總管」,正是一家公司最根本的核心角色!而這也是作者針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浪潮與職場變化所擬出的最佳應變策略─培養自己擁有以上三種特質,或者,尋找其它夥伴共組最小戰鬥單位。

 

  最小戰鬥單位的概念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跟RPG線上遊戲組隊概念很像。在RPG遊戲裡,經常以職業或兵種將角色能力分門別類,每個角色都有其對應的專長、能力與位置,比如:戰士擅長近戰,主要負責前線戰鬥;法師在後方施放技能,僧侶則在其中扮演輔助療癒角色,一個完整的團隊最好包含以上三種角色。

 

  在這裡,「戰士」就像「行腳商人」;「法師」對應的是「工匠」;「僧侶」則代表「總管」,當我們確定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時,除了持續精進專業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找到技能互補的關鍵夥伴。

 

  當你找到最佳夥伴,開始在職場上打怪、蒐寶、賺錢時,隨著團隊合作與經驗累積下,你會發現,在原本的職能之外,漸漸培養出新的角色特質與能力,此時的你就像升等進入RPG的轉職設定,開啟了另一項職能角色的新選擇。此時的你不再是當初那個惶惑不安的新鮮人,職涯征旅的步伐也更加篤定。

 

  L,人生是一段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職涯也是。你以為你在工作,其實是在打造自己的人生。狄更斯在其著作《雙城記》寫著:「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一腳離開工業時代的螺絲釘宿命時,另一腳正踏入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數位AI時代,或許我們失去了過去穩定的職涯生活,但我們也擁抱了史上機會最多、創業成本最低的黃金時代。一旦能夠擺脫過去的思考框架,真正瞭解自己的特質與才能,屆時,你將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成為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作者/ 林居賢
任職行銷策劃公司,文案人,越讀者[註]。相信閱讀與文字的力量,想將一本本引領自己成長的好書,與時代雜揉混血,藉由一隻筆、一封信,穿越時空,寫給曾經的自己。
 [註] 作家郝明義於2007年著作《越讀者》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在此引述的意思為跨界、跨領域、跨平台閱讀之意。

編輯/ 1111職場觀測團隊
封面大圖/ Visualhunt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