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職場分享自我感覺良好又何妨?

       還記得那些年看過的迪士尼系列卡通《玩具總動員》嗎?幾乎每一集都有很強大的哭點,連大人欣賞,都有很深的感觸。在第四集當中,出現了個新角色叫做「叉奇」( Forky ),它是一只免洗塑膠叉做成的手工玩具,但與其說是玩具,在叉奇自己心中,倒認為自己是個用完即可隨手丟棄的「垃圾」,甚至,它覺得待在垃圾桶裡比較舒適溫暖。

       這段叉奇初登場的電影片段,可說逗得戲院觀眾哄堂大笑,不過我卻是看得一陣心酸,偷偷地在暗處掉眼淚。叉奇不僅僅是卡通人物,他也反應了人性。當我們透過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與反饋」來建立自我價值,跟女巫照鏡子一樣時,若鏡子告訴你,你不好,有人比你更漂亮等等負面訊息時,我們不免會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嚴重一點還會自卑、退縮。

 

畢馬龍效應

曾經在大學的心理學課堂上,聽過一個說法,長相好看的人,從小就被很多親戚朋友包圍著捏臉,還會看著他說:「哎呀 ~ 好可愛、長得真好」。在這種正能量充滿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上會更有自信,也較易成功。不久前,我也在網路上看到了一段影片,內容描述一位班上總是吊車尾的男學生,在一次升學考試,竟然獲取高分,還拿到了明星大學的入學通知函。當這名男學生收到成績時,連他自己都感到不可置信。雖然,影片中顯示,其實這個成績是被大考中心給誤植了,但卻給了這名男學生極大的自信,或說是一劑強心針吧!他為了要「符合、匹配」那樣的高分與好學校,入學後開始積極用功、讀書,最後更成了優秀的律師,很神奇吧?

這其實就是大家熟知的「畢馬龍效應」,當人被賦予了更高期望,會表現得更好,前面說的卡通人物叉奇,它內心帶著負面期望,覺得自己可被用完即扔,毫無價值時,它就會自甘於垃圾桶的環境,也沒有動力想要去改變。而被誤植超高成績的男學生,心中有正面期望,「要讓自己成為真正名校風範的學生」,這樣的期望,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讓他邁向了成功之路。

 

別在別人眼裡找自我價值

我們在職場,經常也要面對他人的評價,以及自我評量,從求職那刻開始,心理的準備很重要,面對「被他人選擇」,我們同樣也是從結果來評斷自己的價值。投出去幾百封履歷,音訊全無、石沈大海,這會讓求職者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我的學經歷主考官看不上眼?」接著就不斷後悔,「早知道考多益、早知道去留學」。

千金難買早知道,就算是進了職場,也會面臨「被選擇」的情況,像是新聞圈,颱風天一到,有些人西裝畢挺進攝影棚、氣象局連線,連袖子都不需要沾濕,有些人則是穿雨衣雨鞋被派到災區最前線泡水。當菜鳥第一年如此,如果跑新聞跑了五、六年,還是如此,甚至比自己年輕的弟弟妹妹,都登上主播台了,恐怕心理會有不平衡。

網紅、網美,每天盯著按讚數、愛心數,好像今天發了這篇文,讚數分享沒有上一回來得高,心裡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我是不是正在走下坡?同樣是靠數字來評價自己的還有上班族,每年盯著自己薪資條上的薪水數字有沒有成長、年終又如何?參加同學會,不免還得和自己有雷同性質工作職等的同學比較,他們薪水是不是比自己高?升官的速度有沒有比自己快?如果比人差,就開始抱怨公司的福利差,或是自暴自棄,乾脆繼續擺爛。

 

別用數字評量你的無限可能

我們都不該像「叉奇」一樣自我設限,把自己放進一個條件很差的人物設定裡,要跳脫那樣的負面期望,我們都必須對自己有清晰的了解與角色定位,我不想說什麼老掉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我們總找得到一個位置、職務是適合我們的。就跟廣告試鏡一樣,不見得都是俊男美女才受青睞,也許導演有時也需要犀利哥或長相特殊的人來詮釋角色。

第二、被遺棄忽略不是你的錯,我們都犯不著為別人的選擇感到難過失望,我們既然不設限,就不是「非去某個地方」、「非做某個職位」不可,只能說老闆跟你無緣,你值得更好的去處。

第三、別讓別人或數字去定義你的價值。有時候按讚數不高,那是社群媒體運算法的問題,薪水沒別人優渥,可能跟景氣或是企業節約人事成本有關,這都跟你的自我價值高低,八竿子打不著。

 

從今天開始,稍微「自我感覺良好」也無妨

擁有這樣的信心,搭配「相稱的行為」來產生「改變」

由你自己催化你的「畢馬龍效應」,創造你的無限可能

 

 

作者|郭岱軒
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逾10年,曾任新聞主播、記者,目前擔任節目主持人,校園機構講師,著有《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失業100 天》,影像、專文、評論散見於個人專頁與 IG。

郭岱軒:https://m.facebook.com/NAOTOJR
IG:https://www.instagram.com/jrnaoto

 


編輯/ 1111職場觀測團隊
封面大圖/ Freepik.com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