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心理健康充電站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職場分享先擁有「知識」才來談變現

近來「知識變現」這名詞相當的夯,甚至看了很多網站,也都在介紹如何把「知識」變成「現金」,甚至還開始教人如何製作「線上課程」來販售營利。看起來很簡單,不過真的要操作起來,還是容易撞牆碰壁,摸不著頭緒。萬事起頭難,筆者想先分享幾個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 Johan ,他原本只是學音樂,主修薩克斯風。後來他接觸婚禮主持,結合了他對音樂的了解與素養,把過去傳統婚宴會館的主持質感整體提升。有幾間知名的飯店與他簽約,專門把婚禮主持的工作外包給他,他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於是 Johan 把他數年來對於主持的 SOP,化作一套專業的課程,直接開班授課,他吸引了一些對主持有興趣的學員,收取學費並培訓他們做專業的婚禮主持,這些學員後來也開始接 case ,分擔了 Johan 龐大的婚禮主持業務。

另一個新聞圈的前輩 Sara,她將在職場中的所見所聞寫成網路文章,篇篇都很有梗,經營起網路社群,吸引不少的讀者按讚,甚至連一些知名的職場作家也開始拜讀、轉載分享,累積了一定聲量後,她將一系列職場文章集結出版,怎樣在職場求生存?如何跳槽?談加薪?怎樣變斜槓?後來她開了線上的影音課程,教大家怎樣利用下班後的零碎時間,發展第二專長賺外快,這樣的課程,也有不少的讀者買單。
 

這兩位朋友都是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但他們透過了一些方法,讓他們所擁有該領域的知識,為他們賺取額外收入。所以要談「知識變現」前,充實自我、累積知識是必要條件!要累積知識,就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來精進自己,但談到學習這件事,「學什麼東西」效率最好?最快?當然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人窮盡一輩子的時間,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就跟韓劇《如蝶翩翩》裡頭,男主角問女主角:「妳做哪件事情的時候,會讓你感到幸福?」這個問題其實得花時間來探索,有人從讀書時就開始尋找,有些人到進了職場都還沒找到。
 

前面提到的 Johan ,他喜歡音樂,他有原本對音樂的知識,並將音樂試著融入婚禮主持來提升質感,提出不同的婚禮環節規劃,加入樂團、音效燈光的搭配,更增加他們在市場的競爭力。不可諱言,有些人很幸運,他們能夠將興趣當作職業,並不斷鑽研、精通該領域所需的知識,當這些知識也能夠解決其他人的問題時,這樣的知識就會大大增值。

找尋具價值的興趣

挖掘出幾個「具備價值」的興趣,我們就可以透過各樣的方式來發展它。有些人透過零碎的時間來學習。像筆者也經常會利用工作空檔的休息時間,閱讀各式各樣的網路文章與書籍,尤其和自己專業有關的部分,要特別留心、勤做筆記,我會利用手機的備忘錄功能,把一些重點用條列的方式紀錄下來,這些都是日後寫作的靈感來源。

另外,最好能夠有主題性、系統性的去閱讀、開書單,像是我對「表達能力」、「人際溝通」特別感興趣,我就會找相關的書籍或是文章來看,自己融會貫通後,再形成個人有系統性的見解。有本書叫《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就是在告訴我們,擁有「自學力」的人,懂得自己該學什麼、如何學得又快又好,並且可以將自己所學「組合」起來,發揮「超能力」。

利用社群發揮影響力

再看到 Sara 的例子,她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除了「擁有知識」之外,還要懂得運用「網路社群」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增加擴散力。過去我到人力銀行或大學演講時,有個題目叫《利用社群讓好工作自己找上門》。相較於過去網路還不發達的時候,當一位歌手想要被人聽見,得拼命上電視、廣播通告,才能宣傳自己的唱片,被觀眾認識。現在非同日而語,就連一般的素人,只要會唱歌、敢秀敢表演,懂得如何利用 YouTube 頻道來曝光,就能直接累積粉絲,甚至還會有各種的合作機會來邀約!

Sara 運用敏銳的觀察,流暢的文筆,她寫的文章在社群網路上頭被轉載、分享的機會也更多更容易,她懂得如何透過「自媒體」來傳播她的專業,讓更多人發現她,接觸到更多潛在的讀者,接著她也運用了「線上課程」的方式,將自己的知識化為課程,供讀者來訂閱,這些都成為她本業之外的額外收入。
 

綜合以上,想要把自己頭腦裡的「知識」變現,就得要先往裡頭挖掘自己,自己的興趣在哪兒?對什麼事物具備熱情?接著就要把基本功給練好,懂得該學什麼?並且擁有良好、有效率的自學能力,知道如何判斷知識來源的良窳,如何融會貫通?且有系統地整理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料」,怎樣知道自己夠不夠「料」?透過書寫、表達、溝通,就能更快地累積。像我在大專院校巡迴演講時,也經常遇到被學生們的問題問倒的情況,這也是讓我覺察自己是否有不足的地方?或者哪些部分的知識,需要跟著升級更新了。

職場生態跟僱傭市場正在轉變,越來越多的自由工作者選擇「自僱」,在網路尋求機會與收入。但回歸到現實面,這些「自僱者」擁有的「知識」質量,決定了他們能否賴以維生的關鍵。網紅、YouTuber 如何靠著「網路分潤」與「粉絲經濟」獲取收益,都還是取決於「內容」,再懂得推播、下廣告投放,倘若內容「不夠料」,也很難再博取更多關注,更遑論「變現」了。
 



 

作者|郭岱軒

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逾10年,曾任新聞主播、記者,目前擔任節目主持人,校園機構講師,著有《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失業100 天》,影像、專文、評論散見於個人專頁與 IG。

郭岱軒:https://m.facebook.com/NAOTOJR
IG:https://www.instagram.com/jrnaoto

 

編輯/ 1111職場觀測團隊
封面大圖/ Freepik.com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