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技能補充包職場分享從反思中擁抱成功,打造高效思考模式
自我反思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回顧過去決策和行為,使我們在思維上有更深層次的成長。反思不同於反省,它是一種深入思考的過程,通常是在某個事件或決策之後進行。

透過反思,我們可以探討當初的決策背後的動機、選擇和行動,並評估其結果。這種深層的自我對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並走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目標。

舉三個反思例子:
  • 業務努力拚搏,達成高業績並領取豐厚的獎金後,看似充實,但有時會想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 ​​職場上拚命三郎,固執的勇往直衝,衝到頭破血流終於達成目標,偶爾的反思讓我們思考當初為何那麼固執,應該有更好的方法!
  • 脫離職場進入家庭後的忙碌生活,空閒時思考著,這是我要的美好幸福人生嗎?​


有些人可能認為每天忙於業績、主管、家庭大小事務,沒有時間來進行反思,賺錢都來不及,還反思呢?以前的我可能會同意這個觀點,認為反思是沒必要的。除了時間不夠之外,即使進行反思後,人生真的會有更好的改變嗎?


美國作家小約瑟夫·巴達拉克在《學會反思》這本書中說到,通過反思讓我們有機會知道哪些事該做,而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該怎麼做,而哪些事該放一放再做;哪些事才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哪些事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除了忙碌沒時間之外,人們為麼不願反思呢?

1.目標與反思後衝突
當我設定好職涯目標並努力實現時,有時會擔心反思的結果與當初設定的目標不符,這會使我感到困惑,讓我質疑自己是否花了時間去實現一個不再合適的目標,這樣的反思可能會引起我職涯目標與現實期望的衝突,那不如堅持我現在追求目標的方式就好。

2.恐懼、不安的情緒
反思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思考過去的事情,這對於懶惰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挑戰。此外,反思可能會引起焦慮,讓我質疑之前的決策是否是有誤的。這種不安感使我們不想面對真實的自己,於是放棄反思的思維模式。

3.安逸與慣性
當人們陷入安逸和慣性狀態時,大腦會進入一種舒適的狀態,不再需要對環境做出反應的刺激。這樣的狀態可能會讓我們產生不願改變的心態,因為改變需要消耗大腦的能量和時間。就像我在固定的主題上寫作,長期下來可能會陷入一種思維定式,無法突破自己的限制。

此外,大腦還有一個「認知偏差」的問題,當我對自己的觀點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偏差時,就容易拒絕接受新的信息和思維方式。這種認知偏差的存在也是不願反思的原因之一。

我看了很多反思建議,但有些太複雜或不切實際,看完後難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我的建議是一個眾所皆知的方法:反思筆記。只需要花費每天5-10分鐘的時間來記錄,定期每月回顧筆記,以下分享我所記錄的反思筆記,供大家參考。

筆記內容主要記錄我在職場做決策時的重點,以及事後的反思後提高我的思考和決策能力。

現況需求
1.現況:前任業務主管離職,團隊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主管來領導
2.方法:最快方法即是透過人力銀行和獵頭尋找適合的人選。
3.結論:找到一位有經驗的主管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因此我先暫代業務主管的職位,最終,在兩個月後,我們成功地找到了一位適合的人選。

2個月後回顧和反思
1.現況:已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主管,但是他仍在適應中,尚未發揮出團隊領導能力。
2.反思:在一開始的決策中,是否可以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提高我效率和成功率。例如,尋找外部人才的同時,讓有主管潛力的員工提前磨練,評估他們是否有機會勝任主管職位。或者是,透過把團隊成員按照他們的表現和能力分2-3組,各選一組長進行競爭,從成績來選拔新主管。

雖然看似反思只是提出了更多的方法,但我想要強調的是反思後的思維模式。
例如,在業務主管離職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用「經驗思維」去找一位新的主管來帶領團隊。但透過反思,我也許會運用「逆向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從而獲得更多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雖然這只是簡單的記錄和反思,但它讓我感受到了反思的效果。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我對於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更好的做法。這也是當我回頭檢視之前的筆記時,得到的反思效果。

本文經 不惑哥深夜聊吧 授權
文章來源:從反思中擁抱成功,打造高效思考模式

|百萬人施測|不清楚自己的優勢?立即分析你的職場實力

我們提供最新、最好的職缺,還不快上1111人力銀行!

圖片來源 / Freepik.com

網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