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一篇 面試技巧(2):面試必考題 — 自我介紹 是針對有工作經驗的職場青年而撰寫的內容,然而剛畢業的新鮮人或是正在找企業實習的學生並沒有這麼多實戰經驗可以分享,因此今天的自我介紹就針對新鮮的肝來量身打造。
正值國曆七月時分,堪稱比農曆七月鬼門開更可怕的七月屁孩校門開已經開跑,請大家注意安全。當然除了部分屁孩開始溢出在各式場所,還是有許多有為青年願意在這個美好時光投入企業實習。同時這個時間,畢業新鮮人也差不多開始當初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人生第一份工作。
那麼企業對於沒有經驗的新鮮人到底看重的什麼?
●實習經驗
第一名絕對是之前就有在其他公司的實習經驗,不管是做多小的任務,都是證明你曾經進入企業組織當過一名上進員工(奴工),可能熟悉企業工作流程或是有接地氣的工作經驗而不是只有學校的學術理論,這也是為什麼這年頭企業實習越來越狂熱。
●相關競賽
這是證明你可能有市場所需的技能,包含Hackathon,商管個案競賽,文學作品競賽…等任何跟這個職位能扯上的競賽經驗以及附上作品集絕對是先加10分。
●科系
OK,時間到囉,先來份雞排戰科系(誤)
科系說重要,但也沒到那麼重要
其實簡單來說,所有用人主管的考量就是候選人到底適不適任這個職位。也就是說假如今天有一位中文系畢業生,結果Github上面超多程式設計作品,參加程式設計比賽也得獎,那他被屏雀中選也不那麼意外了吧(?)
「所以說科系不重要?」
我是還沒親眼看過這種人啦,最多認識一個音樂系還會寫點程式的神人,但這些都是極少少少數,大多數的同學沒有這些條件那不就只能用科系來評估?
●學校
都戰了科系,能不戰學校嗎
老實說,學校的確有影響,但絕對沒有普遍新鮮人想像中影響得大,除非這個職位不需要任何專業,那當然也就只剩學歷考量。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很多企業在人力銀行平台上就先用學歷過濾大部分的申請者
「為什麼那些五百大企業/外商都還是名校居多?」
我知道你正在想這個問題。
沒辦法,當部分名校高材生又聰明又比我們更努力的時候,我們是拿什麼跟人家比拚啦,所以這些人會錄取並不是單單因為他的校名,而是其他優秀條件綜合考量,就像台灣總統有很大的機率都是台大法律一樣(誤)。
但是,同時也有許多名校畢業生處處碰壁,面試技巧(2): 面試必考題 — 自我介紹 裡面的面試者就是一個經典範例,大明可是第一志願中的夢幻科系,但我們還是只能忍痛放棄。
●學習能力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但是難以評估。所以除了從過去學校經驗可以證明你的學習能力以外,其實最能打動面試官的是 — 你是否能快速抓到這個職位的需求,並且在面試前就已經做好功課,清楚該職位的工作內容。至於要如何做功課?先來複習一下面試技巧(1): 面試前你應該要做的功課吧
●動機
申請者的動機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有誰不是為了錢呢?但當大家都是為了錢的時候,企業就需要確認你的動機除了錢以外是否有更強烈的因素。
動機會決定你的工作態度以及未來任職的時間
●社團/課外活動
老實講,企業並不會放太多心思在社團活動上,除非這個社團強烈與該職位有關,例如:證券研習社,然後你剛好就是申請證券分析師。
但是,你可以將看似完全無關的社團經歷巧妙得與該職位融合,那就會加分許多。想知道秘方? 秘方總是陳甕底的
我大學就很混阿,沒企業實習又都在玩社團,這個社團又跟職場一點關係都沒,到底面試可以說什麼?
很巧,大叔本人大學時期也都在玩社團,那個社團也跟工作八竿子打不著,然後寒暑假不是搞社團就是打工,實習這兩個字在我大學時期從來沒出現過。所以在一個沒有任何優勢背景與相關經驗下,要如何吸引面試官的注意呢?
1. 找出該職缺的理想條件
首先,一樣回到面試技巧(1):面試前你應該要做的功課 ,你必須明確知道面試官心中的理想人物條件是什麼。
現場抓一個簡單的實習案例來研討 ,這間金融科技公司正在找一位信用產品及理財相關知識文章的實習生,大概就是需要一位懂基本理財與信用產品的小編,同時部分做社群推廣。簡單來說需要:
●理財/信用產品與知識
●社群推廣技術
當我很想要這個職缺,但又沒有相關經驗,甚至還不是相關科系,怎麼辦?第一步就是先做大量功課把這些條件具體化放入履歷或是自我介紹/Cover Letter,那大概就會有面試的機會了。
例如,哪些是理財/信用產品?
Google一下你大概會知道有,信用卡,貸款,股票,期貨,基金,保險...等等
你再稍稍看一下該公司的營運模式與產品,好像是針對貸款為主。那就更理所當然再加深貸款相關知識,然後再不小心Google一下發現,貸款有分個人信用貸款、企業貸款、車貸、房貸,抵押貸款……等等,畢竟你只是個實習生、或是畢業新鮮人,公司不可能期待一位專業風險控制分析師來,所以只要你有具備相關基礎知識,即使不是他寫的相關科系,在Cover Letter裡提起這些關鍵字,那至少公司知道你是巷子內的,相信你是有興趣或是具備基本相關知識,那面試的入門券就十拿九穩囉。
至於社群推廣,當然也要做一下功課。以台灣社群平台來看,比較活躍的是Facebook與Instagram為主,然後你可以再找幾個你覺得很常看到的粉絲團來分析一下大家是怎麼操作的。我到現在還記得之前一堆很瞎的餐廳行銷「Tag你姓林的朋友就請你吃冰淇淋的這種手法」雖然瞎到不行,但它社群擴散的力道很難忽視,即使不是tag我,我還是不停看到,所以可以稍微分析一下為什麼它可以有這麼大的曝光以及社群互動,Facebook又是根據什麼原則將這些貼文曝光在你的臉書牆上。
2. 架構你的故事,並把這些關鍵條件置入
上一篇面試技巧(2):面試必考題 — 自我介紹 的故事架構最受大家迴響,感謝大家的回饋,但同時也有學生/新鮮人回應沒有工作經驗無法套用這個公式。今天針對新鮮人來調整架構:
(A) 畢業科系 → (B) 對於該職位的興趣與動機 → (C)實習/社團經歷(與該職位相關) → (D)主要成果 → (E) 回應職位需求
(以下範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您好,我是黃大研,(A)畢業於青椒大學企管系,(B)平常對於金融相關產品相當有興趣,對於貸款、保險都有稍微涉略,(C)大學時期,在熱音社擔任教學幹部,在大二時負責大一招生,我利用 Facebook跟 Dcard社群平台針對大一新生設計一系列的行銷與社群活動,觸及更多大一學生並且加深與大一學生的互動,我們的招生率因此上升10%,並且科系的分布也比上一屆更多元,讓我們的社團在校園更活躍並擁有更多科系激發更多火花。(E) 我相信我對於金融產品的涉略與興趣,再加上社團的社群經歷對於該職位應該可以更容易上手。
大學社團基本上面試官都不會特別去深入,所以假如你有很好的劇本,記得要在自我介紹時先聲奪人,勾起面試官的興趣,然後他就會在後面的問題繼續深入相關的社團經驗。
熱音社/山地文化服務社/熱舞社...很難跟職場連結?千萬不要受限於社團名字而無法發揮。就拿嘴砲大叔為例,大學參加山地文化服務社,要如何應徵產品管理相關職位呢?
「您好,我大學時期參加山地文化服務社,期間需要持續設計教學課程,因為是非義務性的輔導課程,所以課程除了教學目的之外,還必須富含趣味性吸引奔放狂野的原住民小朋友參與。我相信對於產品開發一樣需要了解市場使用者的需求與習性,他們就像原住民小朋友一樣狂野並且難以預測。或許這些社團的寶貴經驗也有可以應用在這個職位上的地方。」
/// 當時年少無知青春洋溢的我,有這篇文章那該有多好啊?
3. 自信地搬出你的自我介紹吧
就算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新鮮人,也要拿出你的自信,讓人有可靠,可以交付任務給你的形象。但切記,自信與自負還是要拿捏得當。當你的舉止與口吻傳達出尊貴榮耀不凡,但面試官深入你的技能與經歷卻又無法得到相對應的程度時,你可能已經給面試官相當負面的印象。
4. 面試中持續確認用人主管的需求
苦讀完面試技巧(1):面試前你應該要做的功課 ,並不代表你可以完全命中用人主管的心,這些人高深叵測,所以必須要在面試中推敲詢問。就拿剛剛的實習例子吧
「貴公司主要是經營信用貸款為主,那這個職位需要產出的文章也是信用貸款為主題嗎?」
這種問題除了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該職位的需求,同時也幫助你想像未來你在這個職位可能會被賦予的工作。提早發現該職位的發展與你的職涯規劃有差異時,更可省下寶貴的時間
5. 根據需求調整論述
當公司需求與你的預期相當
「是的,我們這個實習職位主要工作是針對市場的信用貸款做相關的分析文章與社群推廣」
這時就順勢將你早已準備好的信用貸款相關知識拿出來做強化(畢竟你有做功課的話,應該已經知道這間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信用貸款媒合平台)
「了解,之前我對於貸款知識也有稍作涉略,像是目前XX銀行的貸款一直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整體網路行銷與導客也相當流暢@#$%^&*」直接正中紅心,除了表達對於貸款產品的了解還不小心偷偷置入行銷概念
相反地,假如今天與你的預期有不同時怎麼辦?回到最初問題 :
「貴公司主要是經營信用貸款為主,那這個職位需要產出的文章也是信用貸款相關主題嗎?」
「我們雖然以信用貸款為主要產品,但目前業務一直擴大,也開始需要做其他金融產品的文章與分析,例如: 信用卡、基金、ETF…..等等」
雖然職缺上有提到輕理財的需求,但誰知道什麼是輕理財阿?!
不用擔心,這時候至少知道這個職位的方向了,就算涉略不多,還是可以稍微以自身基本知識一搏,這時候你就可以回答「原來如此,我本身還是以貸款相關知識涉略比較多,像是目前XX銀行的貸款一直在市場上很有競爭力,整體網路行銷與導客也相當流暢。雖然對於信用卡、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沒有那麼清楚,但還是相當有興趣,像是越來越多電商聯名信用卡,以及新興開發國家基金越來越興盛,我其實一直都想了解背後的緣由@#$%^&*」
相信我,這個答案一樣得分
其實對於職場新鮮人,最看重的是
●積極度
●學習能力
●興趣/動機
因為除了這三個條件,其他都可以由後天學習或是訓練。
只要你能夠證明你夠積極、學習夠快、並且有興趣加入這個團隊,基本上offer就可以十拿九穩了
當然假如是超級熱門職缺,每個人這三個條件都是點好點滿,那只好繼續加強別的地方
最後再來簡單復習一下,職場新鮮人如何準備自我介紹
1. 找出該職缺的理想條件
2. 架構你的故事,並把這些關鍵條件置入
3. 自信地搬出你的自我介紹吧
4. 面試中持續確認用人主管的需求
5. 根據需求調整論述重點
其實架構大致跟上一篇類同,但是根據新鮮人沒有職場經驗的前提下稍作調整
(A) 畢業科系 → (B) 對於該職位的興趣與動機 → (C)實習/社團經歷(與該職位相關) → (D)主要成果 → (E) 回應職位需求
本文章經 斜槓大叔 uncle slashie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中年失業、職涯規劃、轉職(1)
#/(1)
#85度c(1)
#AI(6)
#AI工具(1)
#AI寫作(1)
#ChatGPT(6)
#Check(1)
#Cheers(3)
#Copilot(1)
#EDM(1)
#email(1)
#google(1)
#HR(5)
#HR面試分享(3)
#MA(1)
#MBTI(1)
#offer(1)
#OKR(1)
#PDCA(1)
#Podcast(1)
#PUA(1)
#Reference(1)
#Uber(1)
#work(1)
#九大職能星(1)
#二度就業(1)
#人工智慧(2)
#人才(2)
#人生(1)
#人生目標(1)
#人生定位(1)
#人格特質(1)
#人資(4)
#人資分享(1)
#人資真心話(1)
#人際(20)
#人際互動(1)
#人際關係(1)
#三明治溝通法(1)
#下班(1)
#上班(1)
#上班族(3)
#口碑行銷(1)
#大陸(1)
#大數據(2)
#大學生(1)
#女性優勢(1)
#小公司(1)
#工作(15)
#工作任務(1)
#工作氛圍(1)
#工作效率(1)
#工作專業(1)
#工作經歷(2)
#工作選擇(1)
#工程師(6)
#不愛說話(1)
#中間世代(1)
#互相比較(1)
#互動(1)
#公司發展(1)
#公務員(1)
#公務訊息(2)
#公職(1)
#公關公司(1)
#升大學指南(1)
#升遷(1)
#反思(1)
#心理學(1)
#文(1)
#日本(1)
#世代(1)
#主管(16)
#以終為始(1)
#加班(2)
#加班費(1)
#台積電(2)
#四象限桌布(1)
#外商(3)
#外語能力(1)
#失業(2)
#市場動態(1)
#必備態度(1)
#打工(2)
#打工陷阱(1)
#打卡(1)
#未來發展(1)
#正職(2)
#生成式AI創新學院(1)
#生醫(1)
#申請加班(1)
#目標(1)
#目標規劃(1)
#休息(1)
#休息片刻(1)
#任務(1)
#企業營銷(1)
#同事互動(1)
#同事相處(1)
#向上管理(1)
#名片社交術(1)
#在家工作(3)
#多媒體動畫設計師(1)
#年後轉職(1)
#年終(1)
#年終獎(1)
#年終獎金(1)
#年薪百萬(1)
#成功(1)
#收信(1)
#老闆(1)
#自我中心(1)
#自我介紹(3)
#自我成長(1)
#自媒體(1)
#自傳(11)
#血型(1)
#行政助理(1)
#行銷英文縮寫(1)
#行銷漏斗理論(1)
#行銷轉換率(1)
#行銷變現(1)
#作品集(1)
#你的大昆陽(1)
#低潮(1)
#克服緊張(1)
#判賠(1)
#壯遊(1)
#技巧(1)
#找工作(13)
#投資自己(1)
#求才(1)
#求職(84)
#求職分享(2)
#求職方向(1)
#求職失敗(1)
#求職技巧(1)
#求職者(2)
#求職履歷(1)
#求職錄取(1)
#沒問題先生(1)
#卸責(1)
#取消錄取(1)
#和老闆相處方法(1)
#居家辦公(1)
#抹茶山(1)
#拒絕技巧(1)
#放假(1)
#服務業(3)
#服務業 (2)
#狀遊(1)
#社交障礙(1)
#社會新鮮人(3)
#社群小編(1)
#初入職場(1)
#表達(1)
#表達能力(1)
#表達意見(1)
#金手銬(1)
#金融科技(1)
#金融業(3)
#金融證照(1)
#青年(1)
#青年就業計畫(1)
#青年就業旗艦計畫(1)
#前主管(1)
#前途(1)
#品牌命名(1)
#客製化(2)
#客製化履歷(1)
#待業(1)
#疫苗接種(1)
#疫情(2)
#相處之道(1)
#研究所(1)
#科技(1)
#科技業(6)
#科學職業(1)
#英文(4)
#英語(4)
#計畫(1)
#負能量(2)
#面試(126)
#面試QA(1)
#面試分享(2)
#面試地雷(1)
#面試技巧(7)
#面試攻略(1)
#面試穿搭(2)
#面試問答(1)
#面試問題(5)
#面試準備(4)
#面試經驗(4)
#面試經驗談(2)
#面試邀請(1)
#面試題目(1)
#個人品牌(1)
#個性(1)
#兼職(1)
#家庭(1)
#家教(1)
#庫克(1)
#時間管理(2)
#晉升(29)
#校園徵才(1)
#海外(1)
#秘笈(2)
#缺點(1)
#能量管理(1)
#迷茫時刻(1)
#迷網(1)
#國際(1)
#國營事業(1)
#國營招考(1)
#培養專長(1)
#培養熟客 (1)
#婦女(1)
#寄信(1)
#專案(1)
#專案經理(1)
#專業技能(2)
#專業培訓(1)
#張忠謀(2)
#情境考題(1)
#探索(2)
#斜槓(3)
#斜槓青年(1)
#斜槓青年職能培力計畫(1)
#曹新南(1)
#清大魂(1)
#淨零碳排(1)
#產品銷售(1)
#畢業(2)
#畢業生(3)
#畢業季(2)
#第一份(2)
#第一印象(1)
#設計師(1)
#部門溝通(1)
#創業(5)
#勞工敗訴(1)
#勞務不公(1)
#勞動部(1)
#報告技巧(2)
#就業(3)
#就業服務(1)
#提案教學(1)
#換工作(1)
#暑期打工(1)
#期望薪資(1)
#無聲卡(1)
#番茄鐘(1)
#發展趨勢(1)
#舒適圈(2)
#舒壓(1)
#菜鳥主管(2)
#視訊面試(1)
#貿易(1)
#超級業務(1)
#週末(1)
#進步動力(1)
#進修(1)
#量化(1)
#開會(1)
#雲端工程師(1)
#雲端打卡(1)
#搜尋(1)
#新手主管(1)
#新冠(1)
#新商業模式(1)
#新鮮人(36)
#新鮮人求職(1)
#新鮮人面試(2)
#會計師(1)
#會議(2)
#業務(1)
#溝通(4)
#溝通技巧(5)
#溝通協調(1)
#溝通能力(1)
#準備(1)
#照片(2)
#經驗分享(1)
#經驗談(1)
#試用期(1)
#資訊(1)
#資訊科技(2)
#資管(1)
#資遣(1)
#資歷查核(1)
#跨世代(1)
#跨領域(3)
#跳槽(3)
#道歉(1)
#達成共識(1)
#電力產業(1)
#電子報行銷(1)
#電信業(1)
#電商(8)
#電商行銷 (1)
#電話面試(1)
#團隊(2)
#團隊合作(1)
#實習(1)
#管理(3)
#管理心法(1)
#管理者(2)
#綠電(1)
#網路行銷(2)
#裸辭(2)
#製造業(4)
#語文(1)
#認證(1)
#輔導專班(1)
#遠距面試(2)
#遠距管理(1)
#領導(2)
#領導者(1)
#價值(1)
#履歷(107)
#履歷更新(1)
#履歷表(2)
#履歷健診(4)
#履歷黑名單(1)
#履歷照片(1)
#履歷撰寫(3)
#影音(6)
#徵才(3)
#數位(1)
#數據分析師(1)
#數據科學家(1)
#暫停工作(1)
#標籤(2)
#線上資源(2)
#線上課程(2)
#線上學習(1)
#談薪水(2)
#調職(1)
#銷售技巧(2)
#銷售員教學(2)
#銷售應對(1)
#閱讀(1)
#學英文(2)
#學習(2)
#學習計畫(1)
#學歷(2)
#機制(1)
#機器人(1)
#辦公室(2)
#辦公室倫理(1)
#選公司(1)
#選公司& (1)
#錯字(1)
#錄取(2)
#錄取通知(1)
#餐飲業(1)
#優勢(1)
#優點(1)
#儲備幹部(1)
#壓力(2)
#應徵(1)
#應徵技巧(3)
#應徵秘訣(1)
#戴湘儀(1)
#檢視公司(1)
#濫好人(1)
#臉盲症(1)
#薪水(4)
#薪資(19)
#薪資談判(1)
#購物台(1)
#隱私(1)
#獵頭(2)
#禮儀教學(1)
#簡報(3)
#簡報製作(1)
#簡歷(1)
#職位(2)
#職務(2)
#職涯(19)
#職涯目標(2)
#職涯目標 (1)
#職涯健診(2)
#職涯瓶頸(1)
#職涯規劃(4)
#職涯發展(1)
#職涯講座(3)
#職涯趨勢(1)
#職涯顧問(1)
#職場(45)
#職場小人(1)
#職場工具(1)
#職場之道(1)
#職場互動(1)
#職場心得(1)
#職場生存術(1)
#職場地雷(3)
#職場成功(1)
#職場老油條(1)
#職場老鳥(1)
#職場相處(1)
#職場發展(1)
#職場隊友(1)
#職場新鮮人(4)
#職場溝通術(1)
#職場精英(1)
#職場潛規則(1)
#職場衝突(1)
#職場調查/星座/人格特質(1)
#職場禮儀(4)
#職業(1)
#職業生涯轉型 (1)
#職業倦怠(1)
#職業婦女(1)
#轉職(54)
#醫療(1)
#離職(11)
#離職 (1)
#離職因素(1)
#離職原因(2)
#離職單(1)
#證照(1)
#辭職(1)
#關鍵字(1)
#競業條款(1)
#蘋果(1)
#鐵飯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