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找方向
職場現況
知識庫
職涯聽診器
關於Career+
首頁知識庫職涯書架行銷廣告書籍介紹
  • 書名:誰說人是理性的-聰明消費者與行銷高手必備的行為經濟學
  • 分類:行銷廣告
  • 作者:丹‧艾瑞利
  • 編/譯者:周宜芳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ISBN:9789862161319
  • 出版日:2008/05/28
  • 備註:
  • 書訊提供:
內容簡介

一場意外傷害如何領我走入人類的非理性層面

很多人曾告訴我,我看世界的方式很不尋常。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涯裡,我那不尋常的看世界的方式,讓我在尋找影響日常行為和決策的真正原因時(相對於我們信心滿滿所認定的原因),從中得到許多樂趣。

我們經常下定決心節食、運動,但是在甜點餐車推過身邊時,卻把這個承諾拋至九霄雲外,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有時候我們會興沖沖買下並非真正需要的東西,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在吞下1分錢一顆的阿斯匹靈後,你的頭還是覺得痛,但是在服用50分錢的阿斯匹靈後,同樣的頭痛卻消失無蹤,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想起十誡的人通常比沒有的人誠實(至少在想起十誡的當下是如此),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還有,榮譽守則確實能減少工作場所的欺騙行為,你知道這又是為什麼嗎?

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本書也會解答許多其他問題,將對你的個人生活、事業職涯和解讀世界方式帶來重大啟示。例如,那個阿斯匹靈藥效問題的答案不但將影響你對藥物的選擇,也對我們社會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議題有所啟發:健保的成本及效益。了解十誡對不誠實行為的遏阻效應,或許有助於防止下一宗安隆弊案。而明白衝動飲食的原因,則有助於面對生活中其他一時興起的決策,包括可讓你知道為什麼要做到未雨綢繆這麼難。

我的目標是幫助你在讀完本書後,從根本重新思考自己和周遭人們行為的背後動力。我希望借助許多相當有趣的科學實驗、發現和軼聞,帶領你思考。我認為,一旦你明白某些錯誤是如何的系統化(我們如何一再重蹈覆轍),就能開始學習如何避免其中一些錯誤。

不過,在我告訴你我對飲食、購物、愛情、金錢、拖延、啤酒、誠實和其他生活領域,所做的那些新奇有用又有趣(有時候甚至令人食指大動)的研究之前,我認為有必要讓你知道,我這個多少帶點離經叛道色彩的世界觀,其起源何在(也因此是本書的起源)。我之所以踏入這個領域,不幸是緣起於許多年前一場一點也不有趣的意外。



燒燙傷病房的體驗

那原本應該是一個十八歲以色列青年生命中的尋常週五午後,但就在一眨眼之間,一切都變了調,再也無法挽回。在一場熊熊鎂焰(那種在戰場上用來夜間照明的火焰)的爆炸中,我全身有70%的皮膚遭到三度灼傷。

接下來的三年,我都裹著繃帶,待在醫院裡,偶爾才穿著合成布料緊身衣和面具現身公共場合,外表看起來像個冒牌的蜘蛛人。我沒有辦法像朋友和家人一樣參與日常活動,我覺得自己有部分和社會隔離,於是轉而開始以一個局外人的身分,觀察過去曾是我日常例行事務的活動。我假裝自己是個來自異文化(或外星球)的人,開始省思我自己和其他人各種行為的目標。例如,我開始思索我為什麼會愛上某個女生,而不是另一個女生;為什麼我的日常行程安排是為了配合醫生,而不是看自己方便;我為什麼喜歡攀岩,而不是研讀歷史;我為什麼這麼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最常在我腦海盤旋的問題是,我們人究竟是受到什麼因素驅使,而有這種種的所作所為?

我出意外後待在醫院的三年期間,對各類型疼痛經歷豐富,而且在治療和手術之間有許多時間思索疼痛這件事。起初,「泡澡」是我每日的痛苦重頭戲;在這個療程裡,我必須全身浸在殺菌藥水裡,拆除繃帶、剝除死皮細胞。皮膚完好無缺時,殺菌藥水只會引起輕微的刺痛感,繃帶也很容易卸除。但在體無完膚時(我就是這樣,因為我渾身都是灼傷),殺菌藥水帶來的刺痛感就難以忍受,繃帶也會黏住肉,而繃帶的拆除(通常是撕扯)實在讓我痛到無法用筆墨形容。

我住進燒燙傷病房之初,就會和幫我做每日藥浴的護士聊天,以了解他們對我的治療方法。護士通常會抓住一塊繃帶,盡可能快速的撕下來,產生時間相對短暫的一陣疼痛;他們重覆這個程序大約一個小時,直到所有繃帶都拆除為止。這個程序完成後,他們幫我全身塗滿藥膏,換上新繃帶,等到第二天,同樣的程序會再來一遍。

我很快就明白,護士的理論是,對病患而言,快速撕扯繃帶時的短暫劇痛,好過慢慢拉開繃帶時的長痛,雖然後者的痛感較不劇烈,但卻會延長療程時間,因此整體來說比較痛苦。護士們也認為以下兩種方法沒有任何差別:一是從身體最痛的部位開始拆繃帶,然後再依序處理較不痛的部位;二是從身體最不痛的部位開始拆繃帶,最後再處理最疼痛難耐的部位。

身為親身體驗拆除繃帶之痛的過來人,我並不同意他們這些未曾經過科學驗證的信念。此外,他們的理論沒有考量到病患因為預期而感受到的恐懼程度,沒有考慮到長時間面對痛感起伏的困難,沒有考慮到不知道疼痛何時開始、何時舒緩的不確定感,也沒有考慮到,確知疼痛會逐漸趨緩時的那份安心所帶來的好處。但是當時身陷無助處境的我,對於別人要如何治療我,實在沒有什麼影響力。

等到我回診的時間間隔變長時(接下來的五年,我偶爾還是要回診,接受一些手術和治療),我隨即進入台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就讀。第一個學期,我修了一門深深改變我對研究的觀點、並對我的未來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課,那就是法蘭克(Hanan Frenk)教授開的腦生理學。除了法蘭克教授在課堂中所提出有關大腦運作的精采資料之外,這門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問題和各種可能理論的態度。許多次,我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或造訪他的辦公室,針對他提出的一些結果提出不同的解讀,他都回答說,我的理論的確有其可能(儘管不太可能成立,卻是一種可能),然後要我提出和傳統理論全然不同的實證測試。

要想出這類測試並不容易,但是這讓我知道,科學是一個實證領域,包括像我這樣的新生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提出新理論,只要他們能找出實證方法檢驗這些理論。這個觀念為我開啟了一個新世界。某次造訪法蘭克教授的研究室時,我提出一個理論解釋癲癇在某個階段的發展,同時,我也提出要如何用老鼠做實驗的構想。

法蘭克教授對我的構想表示欣賞,而我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拿了大約50隻老鼠做實驗,在牠們的脊髓植入導管,放入不同的藥物,以增強或減緩牠們的癲癇症狀。我在實際操作這項實驗時有個問題,那就是我的手因為受過傷,能做的活動非常有限,因此難以勝任老鼠的導管手術。我很幸運,我最好的朋友韋斯柏(Ron Weisberg)答應犧牲幾個週末,和我一起上實驗室(他是個虔誠的素食主義者,也熱愛動物),協助我進行實驗(這真是友誼的最佳考驗)。

最後證明,我的理論是錯的,但這並沒有澆熄我的熱情。畢竟,我能藉此了解我的理論,即使它是錯的,能確知這點也是件好事。我對事物的運作方式和人的行為模式總是有一肚子疑問,而我對科學的這個新了解(科學提供了工具和機會,可以檢驗任何我認為有意思的事物),引領我開始研究人的行為模式。

 

作者介紹

丹‧艾瑞利(Dan Ariely)18歲時的一場爆炸意外,讓艾瑞利全身皮膚70%遭灼傷,住在燒燙傷病房達三年之久。身穿彈性衣、頭戴面罩的他,活像個行動不便的冒牌蜘蛛人。在這段漫長、無聊、而又痛苦不堪的歲月裡,他發展出觀察人類行為的興趣,滿身疤痕的他最後終於成為一名行為經濟學家。目前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同時在媒體實驗室和史隆管理學院擔任教職。他也是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的研究員、杜克大學的訪問學者。艾瑞利是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 Study)擔任院士時,寫下這本書。他的文章曾發表在重要的學術期刊,以及許多大眾媒體上,包括《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以及《科學》(Science)期刊。他經常往返於北卡羅萊納州的杜罕(Durham)、麻州的劍橋,以及世界各地。周宜芳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研究。曾服務於金融業,亦曾任天下文化財經書系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亂是一種新商機》、《知識經濟學》、《我家小孩會理財》、《至尊男症候群》,與人合譯有《長尾理論》、《18位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管理大未來》(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林麗冠台大中文系學士,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碩士,譯有《漫步華爾街》(合譯)、《稱職主管16堂課》、《專案,就是要這樣管理》、《決策制定》、《廢墟中站起的巨人》

07
點子就要秀出來